马尔代夫

主条目:马尔代夫历史
参见:迪巴马里王国和马尔代夫群岛苏丹国
历史上,马尔代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因为它位于印度洋主要的航线位置上,马尔代夫附近的邻国是斯里兰卡及印度,这两国的文化及商业和马尔代夫紧密的连系在一起近好几个世纪,马尔代夫提供了当时遍及亚洲及部分东非沿海地区作为货币的贝壳主要来源。
16世纪之后,在殖民浪潮下,欧洲人占领了许多印度洋上的贸易地点,马尔代夫当然也无法置身于事外,第一个先来到的是葡萄牙人,再来是荷兰人和法国人偶尔也来干预当地的政治,然而在前几个外来欧洲人的干预之后,在19世纪时,马尔代夫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而英国人对于马尔代夫君主的统治,亦给予充分的认受性。
马尔代夫在1965年时脱离英国独立,然而,独立之后该国仍将阿杜环礁(Addu Atoll)内的甘岛(Gan Island)上的空军基地提供给英国人使用至1976年。当英国在1976年完全撤出该空军基地时,刚好是冷战一触即发的高峰期,国际上都在关注此空军基地未来的动向。苏联当局曾研拟向马尔代夫当局租借此空军基地,但都遭到马尔代夫政府多次的拒绝。
马尔代夫共和国在1990年之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步伐来提供国家在有限的渔业、农业、旅游业的基础资源;马尔代夫亦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正是由于这些优美的自然环境,近年来马尔代夫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中国游客也经常光顾马尔代夫。另外一方面更令人关心的项目就是长期的因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因为马尔代夫当地低洼的珊瑚岛很多,所以将造成灾难性的伤害,这也是未来政府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马尔代夫于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中受到海啸的破坏,仅有9个岛屿未受洪水侵袭[16][17],57个岛屿的基础设施严重损坏,6个岛屿被摧毁。共有21个度假村因海啸破坏而关闭,经济损失达4亿美元,即该国62%的国内生产总额[18][19],造成102名马尔代夫人及6名外国人丧生[20]。